來源:中國企業報
2018年前后,中國環保產業大面積遭遇了投融資困境。分析當前中國環保產業投融資事業的發展態勢,特別是2018年中國環保產業投融資事業面臨的問題,需要從整體的經濟金融發展形勢出發,結合金融和環保產業發展的內生邏輯,依托具體的客觀情況進行系統研判。
內外因素造成2018環保產業投融資困境
在發展需求旺盛,政策空間和利好不斷的客觀條件下,2018年中國環保產業仍然遭遇了嚴重的投融資困境,其中包括債務問題嚴重、融資渠道萎縮、資金成本急升、信用風險劇增等困境。綜合來看,2018年環保產業投融資困境的出現源于多重因素。
從2017年末開始,我國金融“去杠桿”的力度不斷加大。隨著“資管新規”和PPP清庫等工作的實施,環保產業中此前由于早期大幅擴張導致的資金壓力進一步升高。與此同時,一些環保企業由于資金空轉抬高實體企業融資成本,杠桿無序擴張,剛性兌付等問題開始顯現。
與此同時,整體經營狀況趨緊的情況下,部分環保企業的債務違約事件,對于資本市場信心造成了影響。2018年上半年間,盛運環保、神霧環保、凱迪生態等債務違約和東方園林發債失利等事件導致了資本市場信心的波動。與此同時,伴隨著2018年國內外整體經濟形勢發展的不確定性增強,資本市場整體的風險偏好減低,對于環保企業融資投放則更加緊縮。具體來看,2018年環保產業遭遇的投融資困境,主要源于和體現在長期積累的以下問題:股權質押風險高企;PPP項目慎貸甚至停貸;融資成本和期限錯配問題嚴重;融資兩極分化,中小企業融資難度進一步加大等。此外,如環保產業價稅政策執行慢或執行不到位,地方政府的不科學執法等問題也對環保企業造成了較大影響。
對于未來中國環保產業投融資的展望和建議
(一)宏觀政策環境長期利好,針對環保產業投融資政策目標更加清晰
從整體宏觀政策的形勢觀察,環保產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護體,將在未來長期發揮重要作用。預計2019年以及今后一段時期,針對環保產業政策利好仍將不斷釋放,針對環保產業投融資的總量仍將保持繼續增長態勢。
更為重要的是,中央對于針對環保產業投融資的政策目標更加清晰。在今年2月22日舉行的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中,習總書記專門指出,要在金融供給側改革過程中,對綠色發展體系提供精準的金融服務。近期,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等部委共同發布了《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為落實構建我國綠色發展體系的目標提供了較為清晰的產業標準。與此同時,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發布了《關于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為形成綠色產業以高技術為導向,長期提升自身發展競爭力的局面提供了規范性文件??傮w而言,當前中央各針對環保產業未來發展,提供了較為清晰標準化的政策依循,為環保產業的投融資提供了較為清晰的標的。未來通過金融供給側改革支持綠色發展體系的宏觀政策有望精準傳導至環保產業當中。
(二)環保產業自身發展的創新變革仍為贏得資本信任核心要素
2018年中國環保產業面臨的較大規模的投融資困境,是當前環保產業自身長期面臨的問題,如在生產和供求關系上,面臨的勞動生產率、創新能力、核心技術擁有、高端產業占比等問題,以及經營模式、融資模式、訂單獲取方式等問題,加之整體宏觀經濟金融形勢加速變化導致的綜合問題。資本的逐利性必然導致更多資金從回報率低的行業向回報率高的行業流動,反映在金融為環保產業提供支持的過程中,導致了金融作為“血脈”在對于“肌體”進行支持時流動嚴重不暢的情況。
從2019年一季報觀察,環保板塊上市公司整體業績仍然繼續放緩,資金方面改觀不大。就當前的環保產業發展的整體業態而言,如果沒有針對行業自身發展的突破,資本對于環保產業的風險偏好仍然很難降低,而同質化競爭的環保企業經營狀況將進一步惡化,融資更加困難。隨著先進技術和先進裝備愈發成為環保企業未來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在這一趨勢下,資本將優先配置到技術和裝備領先的環保企業,環保產業投融資的技術創新導向將進一步顯現。環保產業自身發展的創新變革,將成為未來贏得資本信任的核心要素。
(三)支持環保產業發展的金融手段亟待創新
當前環保投資主要來源于公共財政和銀行信貸,資金來源較為單一。環保產業股權、債券等融資形式的使用正在增加,但總體上看對于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運用仍然不足。在綠色信貸領域,我國當前已有超過9萬億的綠色信貸存量,但在實際授信的過程中,針對環保產業,特別是民營環保企業的信貸產品仍然較為匱乏,仍以短期流動資金貸款為主,不能完全匹配企業的生產經營和回款周期,短貸長用和頻繁轉貸的現象比較普遍。與此同時,風險控制工具也較為不足,可以利用的風險分散與風險補償手段匱乏。而針對中小環保企業,由于規模小、風險高、輕資產,抵質押不足、信用資質不高等問題更加難以達到授信條件。因此,如何通過政策引導和創新金融服務,在不擴大信用風險敞口的基礎上,解決環保企業的融資困境,也需要重點研究和考慮。
綜合上述情況、宏觀政策形勢和環保產業長期發展趨勢,建議從以下幾點,進一步加強對于環保產業投融資支持。
(一)各級政府應通過有效手段,規范和引導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
推動環保產業自身發展的創先變革,實現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是長期解決環保產業投融資問題的關鍵因素。當前,各級政府既是制定環保政策的主體,又是提供環保產業項目訂單的采購主體,具備規范和引導環保產業高質量的立場和客觀條件。各級政府可從以下幾個角度考慮,規范和引導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是加強對環保產業服務質量的考量,形成對環保產業服務質量的考核標準和體系,形成環保產業服務質量的考核抓手。二是堅持高技術導向,將環保企業是否掌握核心技術作為獲取訂單的重要考量條件。三是將環境治理的重心由末端遷移至生產的全過程,客觀上增加環保產業服務的應用場景。四是嚴控行業惡性競爭,保持對于環保企業獲取訂單依靠低價、降低服務質量的行政和法律監管強度。與此同時,在環保產業較為常用的PPP項目模式上,各級政府仍應保持支持,并重點加以規范。
(二)繼續加大環保的資金投入,通過創新模式撬動社會資本進入
建議中央財政繼續加大環保資金投入,逐年增加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規模。通過規劃目標考核、環保投資信息公開等方式倒逼地方政府環保資金投入。園林綠化、產業結構調整補助等資金不再納入環保投資統計。
(三)針對環保產業,提升對貨幣政策和財稅政策綜合運用的強度
建議在2019年,繼續針對環保企業、民營企業等領域實施減稅降負,建議對環保產業當前15%的稅收標準,參照金融業6%的稅收政策酌情降低稅負。同時,由人民銀行等金融監管部門對關鍵領域相關領域實施定向降準,并綜合運用中期借貸便利、常備借貸便利等貨幣政策工具和配套政策工具。此外,針對新增貸款“一二五”目標,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等配套政策工具的使用也應同步快速落實。
(四)綜合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從監管層面鼓勵針對環保產業的金融創新,不盲目進行信用擴張
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金融服務更加精準化、多元化、綜合化。建議鼓勵環保行業掌握核心技術的高精尖端企業,在A股、科創板上市或轉板,通過發行股票的方式募集資金;在鼓勵和推動股權市場融資政策出臺的同時,一些債券市場的政策也應同步研究更新。其中諸如債券市場的信用評級體系完善等關鍵核心問題,以及一些民營企業債務融資必須解決的信用擔保、債項增級問題,政府有關部門也應具體出臺相應政策,予以扶持和解決。與此同時,建議在現有的宏觀審慎和微觀審慎金融監管體系中,增加引導金融產品創新支持綠色發展及相關環保產業的條目。如在傳統信貸層面,鼓勵商業銀行以未來收益權,政府補貼獎勵資金開發信貸產品。同時,把控住環保企業的信用風險的敞口,不盲目進行信用擴張,保證資金的流動性松緊適度。
(五)進一步發揮綠色金融作用
發揮綠色金融的作用,對于培育新的更加綠色的經濟增長點,引導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從短期來看,一些綠色金融領域的創新舉措,可以有效疏解環保產業的融資問題:一是降低商業銀行綠色債券、綠色信貸資產的風險權重。根據清華大學的一項初步估算,如果將綠色信貸的風險權重從100%降低為50%,就可以將我國所有綠色信貸支持項目的融資成本平均降低50個基點(即0.5個百分點)。這項措施估計可將全國綠色項目的融資成本平均降低0.4—0.5個百分點。二是在推動促進綠色債券發行等方面,可以適當拓寬募集資金的使用,綜合協調財政資金、稅收等政策工具的使用。三是宣傳、引導環保企業通過綠色保險、碳交易、環境權益交易等綠色金融工具,降低經營風險,增加環境收益。
此外,一些如ESG等在國際社會已經較為通用的確保金融支持高質量發展的理念,也應從監管層面廣泛進行推廣,一方面推進ESG相關信息披露在資本市場中的廣泛運用,另一方面提升金融機構和企業雙向對于ESG理念的理解程度,把環境、社會和企業自身治理、創新的水平進行指標化衡量和引導,通過金融手段支持和引導環保企業的創新和轉型,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及暢通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實現金融對于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