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節能咨詢有限公司
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正在邁向新階段,污染攻堅戰需要真正技術裝備的有力支持。“十四五”期間,擁有強大技術創新能力和創新管理能力,對于成為環保行業旗艦企業必不可少。隨著ICT、大數據、物聯網等高科技行業的飛速發展,其研發和創新管理經驗正在逐步擴散、滲透到傳統行業,環境產業成為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應用的重要目標場景。認識和把握優秀科技行業企業和環保產業同行在科技創新管理方面的優秀實踐和成功經驗,對于打造領先環境產業集團具有重要啟發意義。
近年來,我國高新技術行業發展迅速,尤其是華為在競爭激烈的ICT行業中保持強勁增長,其科技創新實力是在不斷摸索和磨難中增長起來的,研發管理經驗經受住了殘酷市場競爭的檢驗,取得了眾所矚目的成就。學習以華為為首的科技驅動型企業的創新發展經驗,把握企業戰略抉擇背后的驅動因素和底層邏輯,分析其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發展企業技術創新管理(MTI)能力建設的思路和做法,借鑒執行中的核心策略和實施要點,將對破解環保企業技術創新管理體系建設難題、打造技術創新驅動型環境產業集團具有重要啟發意義。
戰略定位與策略選擇
確立技術創新和研發管理的戰略地位,始終堅持技術立身的戰略取向。華為作為成立三十余年的ICT企業,技術研發始終是企業戰略定位和資源調配的核心,而不是或有選項。從創業初期小型程控交換機產品的研發,到5G時代世界領先的各類無線通信產品。面對ICT行業極為慘烈的競爭,華為緊跟時代步伐,用一流的理念、一流的管理指導構建起一流的研發體系,以持續的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創造出一個個商業奇跡,擁有難以匹敵的技術能力和行業掌控力,成為真正的世界一流企業。華為將技術創新放在戰略核心地位,是對行業規律的認識,更是主動的戰略選擇和長期堅持的資源投入主要方向。反觀多數環境產業集團,技術創新在企業戰略和資源調配中處于較為次要的地位,技術創新對于企業可持續經營和形成行業掌控力的重要意義很容易被忽視或低估;沒有戰略上的重視,技術創新和研發管理無法融入一般管理之中,技術創新得不到相應資源支持,也就無法形成技術持續驅動發展的能力。
堅持市場導向,注重創新商業價值。華為從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觀出發,認為真正的創業創新,客戶價值觀是評價標準,必須讓技術創新服務于社會,向客戶提供高價值服務。創業創新必須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中心。不懂技術就買,不要盲目追求自主,而要充分借鑒已有成果。華為當時是與那些盲目談自主技術創新,不懂客戶需求和市場規律,不會借鑒的純技術公司比,用貝爾實驗室作為反面教材,深刻揭示了企業創新必須面向市場的實質。這樣的核心策略,對于多數大型環保企業,有兩個層面的啟示,一是在科技創新活動組織實施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好外部資源,能夠加以高效整合;二是,特別注意這是以擁有自身技術基礎和優勢為前提的,核心技術是無法從市場簡單買到的。
實施原則和執行要點
建立專業化研發和科技管理隊伍。華為的超越源于持續的、多產品創新能力。其研發歷史表明,研發靈魂在管理,沒有先進管理就沒有先進研發。華為適時匯集分散在各部門的各路研發人才,整合全公司研發資源,優化研發部管理,形成規模化、集中化的研發“正規軍”,籌組多個研究所實體,已演進成集團軍研發作戰、矩陣式研發管理的先進組織,建立起了專業化科技管理組織體系,形成了以中研部和中試部為核心,各業務部、研發中心為支撐的總體架構。技術管理難度不亞于產品開發。華為以“MBA+技術人才”混編隊伍推動研發制度、流程和細節,強化研發項目管理,提升研發管理水平。形成產品人才(研發-生產-銷售等)流動機制,使各部門都有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復合型干部,避免人才短板。建立起較為全面的績效考核制度,評價制度準備極為認真,實施極為周密,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工資能升能降的任職資格體系,建立先進管理流程,扎實執行。大型環境產業集團,如果沒有專業研發人員機構,缺乏專業化科技管理隊伍,就無法持續進行研發組織和技術創新活動,其技術創新和管理難以系統化、平臺化,進行綜合環境服務所必須的技術資源整合所依賴的組織基礎就不牢靠。
循序漸進,逐步迭代。企業技術創新管理體系的建設是通過一個個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的打造,一項項標準的編制、專利的掌握而逐步建立起來的。華為創業初期,其技術能力也是從小處做起,從零突破,堅持“力出一孔”的壓強原則,集中公司資源和力量,對主要板塊的重點產品研發進行重點突破。先是老老實實學習市場領先者,精益求精,把一項技術做精吃透,實現產業化,再逐步擴展成從程控交換機到無線產品等各大系列,形成持續的產品和技術創新成果。研發過程中遇到挫折時,不怕失敗,保持斗志,不放棄技術創新,吸取教訓,持續研發。華為高度重視技術上的拿來主義,提出技術研發中自我創新部分不能超過30%,要充分整合世界各地的研發機構、技術資源和優秀人才。立足于對客戶長期承諾,持續開展對外技術合作,并逐步加強技術合作方評估管控,構筑起穩步增長的新技術外部來源,推動自身實現可持續增長。大型環境產業集團,構建自身生態環境技術體系難以一蹴而就,需要圍繞主業板塊和主要環節先行突破,逐步掌握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核心技術,才能形成對于技術資源整合平臺的掌控力。同時,還需要形成高效整合企業外部技術資源的能力,基于自身戰略需要及時識別并實施技術并購。
謀定而后動,重視技術規劃。企業科技創新需要提高研發的預見性,控制資源投入等各種風險。通過行業技術趨勢、市場需求、競爭態勢等戰略形勢的分析判斷,制定技術發展規劃,是非常重要的技術管理手段。華為重視總體技術設計和總體規劃,有中研部的總體辦負責所有產品的技術規劃,參加新產品的立項規劃和評審,推動技術平臺規劃設計和實施;總體辦到各業務部總體組一條線的垂直管理,熟悉掌握各業務部面臨的技術研發問題。華為在研發管理實踐中,引進市場管理(MM)規劃方法,使其技術發展與市場需求在規劃層面實現銜接。大型環境產業集團,如果缺乏技術研發規劃能力,沒有核心技術追蹤的常設機構,不做技術平臺規劃研究,沒有專職的技術規劃人員,那么,面對當前快速擴大的生態環境治理市場,就難以借力技術創新,容易由于缺乏技術實力的因素掣肘自身發展。
聚焦核心技術。在競爭激烈的ICT行業,不掌握核心技術,就無法成為行業頂級玩家。華為緊密圍繞客戶需求,從產業鏈最基礎的環節做起,通過研制芯片、開發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增強了對產業鏈掌控力,大大提高對用戶需求變化的響應速度和穩定供應能力。華為技術積累過程表明,面對缺少核心技術的問題,關鍵是要看準改進之處勇于進取,勇于攻關;不斷將核心技術轉換成產品平臺,基于產品平臺組織新品開發,讓產品質量、進度和成本得到很好地控制和保證,降低風險。對大型環境產業集團而言,如前所述,啃環保硬骨頭的核心技術和裝備是滿足客戶需求的硬功夫,也是其綜合性環境治理解決方案的差異化競爭力重要來源;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將極大降低其為客戶提供高水平環境服務的能力。因此,致力于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綜合性環境服務集團,需要在主業板塊相關產業鏈的基礎和關鍵環節掌握核心技術和裝備,并不斷豐富、擴展,形成對所打造平臺的帶動力和掌控力。